雖然透過遙測技術可以知道蟲害的確切位置,但由於衛星影像價格昂貴、衛星軌道通過同一點的時間過長(時間解析度),透過衛星監測蟲害位置,等到發現蟲害後再去進行處理,蟲害通常已經蔓延。
因此國立台灣中央大學陳繼藩教授團隊,透過廣泛的資料蒐集,採用了14種以上的資料建構出蟲害容易發生的條件,例如氣溫、坡度、坡向、距離道路遠近等等,透過這些參數與隨機森林演算法,建構出蟲害可能發生的機率高低,並繪製在地圖上,稱為蟲害風險地圖
地圖依照氣候分成乾溼季兩種,每半年會重新蒐集資料更新一次地圖,並提供給森林署與民眾作為決策參考,了解哪些地方是蟲害高風險。
顏色 | 風險機率 |
0.0-0.2 非常低 | |
0.2-0.4 低 | |
0.4-0.6 中等 | |
0.6-0.8 高 | |
0.8-0.1 非常高 |
風險地圖每年產出後,會立即將檔案交給森林署,並印製紙本地圖給森林署12個地區分佈作為管理依據。民眾亦可以透過以下連結,使用數位版的風險地圖,了解自有林地是否有蟲害風險